發表文章

以溫柔擁抱世界,用音樂治癒人心~米津玄師

圖片
「生まれてきたその瞬間にあたし 打從我出生的那一刻起 『消えてしまいたい』って泣き喚いたんだ 就在哭喊著『好想要消失』 それからずっと探していたんだ 從那之後我就一直在尋找 いつか出会える あなたのことを 總有一天會遇見的你」 (——米津玄師〈アイネクライネ〉) 在闇夜裡孤獨綻放的藍薔薇。用音符與文字激盪出的特立獨行。一個寓溫暖柔情於冷冽外表的曠世鬼才。用再誇張的言語去形容這個人,好像都不如他的名字「米津玄師」這幾個字來得鏗鏘有力。 米津玄師的曲風多變,從舞曲到民謠,從搖滾到抒情,從汪汪汪到喵喵喵(?)。每一次的創作總能在求新求變之餘,又能夠讓我們這些米粉一聽就知道「啊,八爺的新歌。」 因為,在多變豐富的歌曲背後執筆引吭的,永遠都是那個用溫柔的曲調、溫柔的文筆與溫柔的歌聲撫慰人心的米津玄師。 那樣子的溫柔,在了解米津玄師的故事之後,會顯得更加可貴。因為這位總是留著厚厚的瀏海蓋住半張臉、身形消瘦而給人一種孤高感的創作鬼才,背後其實有一段相當令人不捨的故事。 米津玄師出生於1991年3月10日,家鄉在德島縣,家裡除了他和爸媽還有一個姐姐。米津玄師曾言,他的家庭是個「不論物質還是精神層面都很匱乏的家庭」,他在家裡顯得格格不入,大多數的時間都只能保持沉默。 幼稚園的時候,米津玄師因為跌倒而去醫院縫了好幾針。從那之後,他就被幼稚園裡的同學當作異類相待。求學階段,他也曾因為特殊的名字而遭到同儕排擠,再加上罹患後來被診斷為馬凡氏症候群的病症,身體異常地瘦長(188公分)又有嚴重駝背。在一個追求認同的年紀,如此與眾不同的外表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面臨與家庭、同儕相處的挫折以及自己身體上的缺陷,米津玄師想必度過了一個不是那麼理想的童年。所幸,那一顆青澀幼小卻已佈滿傷痕的心靈,最終在音樂裡找到了自己的救贖。 「夏が来る 影が立つ あなたに会いたい 盛夏方降臨 人影始林立 我好想見到你 見つけたのはいちばん星 明日も晴れるかな 抬頭望見最閃耀的那顆星 明天是否也會放晴呢」 (——米津玄師〈パプリカ〉) 米津玄師的歌曲多有魅力,在這首滿溢赤子之心與童趣的〈パプリカ〉(Paprika,意為紅椒)可見一斑,據說有嬰兒在聽到這首歌之後馬上就停止哭泣了。而歌曲本身如孩子般的活潑、對盛夏的刻畫以及民謠般

瘋狂是最無解的超能力~小丑

圖片
「有個人去看醫生,說他很沮喪,說人生對他冷酷無情,說他孤身處在一個前景不明的可怕世界。 醫生告訴他,處方很簡單。『今晚有一位名叫帕里亞奇的小丑要在城裡演出。去看他的表演吧,那應該對你有幫助。』 他痛哭流涕,說道:『可是醫生,我就是帕里亞奇。』」 這個出現在1986年的DC漫畫 "Watchmen" 裡的笑話,博君一笑的背後,似乎也預示了小丑滑稽的面容下不為人知的辛酸。的確,如今小丑不僅成為了DC宇宙中最惡名昭彰的反派角色,更是英雄電影界最令人聞風喪膽的一號人物。 我對英雄電影實在不大感興趣,但小丑這個角色一直深深為我所著迷,也知道影史上已經有數不清的小丑。資深一點的可能會想到馬克漢米爾(Mark Hamill)或是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年輕一點的也許會想到傑瑞德雷托(Jared Leto)。而不論你對小丑有多少研究,你都一定有聽過將小丑詮釋得淋漓盡致的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而今年,將由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接棒,重新詮釋這位經典角色——《小丑》,帶領我們回到原點,見證這位犯罪王子的成魔之路。 【以下重雷】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留言:「諷刺的是,在這個超級英雄電影氾濫的時代,拍得最嚴肅的是關於一個小丑。」自從半年前前導預告發布以來,這部電影就一直對我有著異常強烈的吸引力,不論是演員、音樂還是氛圍,一切似乎都是那麼完美。或許是在這個超級英雄電影追求大製作跟擴張宇宙的風氣下,《小丑》反其道而行的風格反而格外吸引人吧。 於是,在電影上映後的幾天就去看了。在這邊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毫無懸念的年度最佳電影。本來就對這部電影抱持著極高的期待,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驚喜,但也完全沒有讓我失望。瓦昆的演技無話可說,創造出了一個必定名留青史的小丑。 這篇文章並不打算比較各個小丑的演技。但我認為,瓦昆演出了一個歷代小丑沒有的東西:人性。 瓦昆的小丑多了之前的小丑沒有的東西:人性。 以往出現在螢光幕上的小丑,大都是已經抹上浮誇而引人發寒的妝容,並以毫無秩序的殺人為樂的駭人罪犯。以《黑暗騎士》為例,小丑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他不追求任何東西,他只是想要讓世界陷入混亂。所以,正義無法馴服他,人性無法制約他,小丑所代表的,就只是純粹的瘋狂。 但《小丑

承載著天空的孩子~天氣之子

圖片
「人心,是透過天空串連起來的。」 三年前以《你的名字》襲捲全球的動畫導演新海誠,挾著新時代動畫巨匠的重擔再次挑戰大銀幕。這次帶來的是這部和你的名字有點像又不太像,如天氣般陰晴不定的——《天氣之子》。 →快速複習一下《你的名字》!← 這次看完天氣之子,一如三年前的你的名字,是在錯愕與困惑中離場。可是,仔細去思考與分析這部作品,才發現作品的深度與奧妙原來比想像中深很多。只不過,相較於你的名字是劇情上的深奧,天氣之子則是在隱喻與涵義上埋了許多新海誠的悄聲低語。 聲音雖小,力道卻絲毫不損。當你的名字讓我們以為新海誠終於開始迎合大眾的胃口,天氣之子告訴我們,他骨子裡還是一位任性得不得了的藝術家。 天氣之子描述逃家來到東京的少年帆高,遇見了能夠操控天氣的少女陽菜。當東京下起了不尋常的連日大雨,他們利用陽菜的特殊能力幫助渴求放晴的人們實現願望。可是他們並沒有想到,即使是頃刻的陽光乍現,也是有需要付出的代價...... 本來以為天氣之子是一部探討氣候議題的電影,實際觀賞後才覺得自己的思考實在太淺薄。這句話並不是說天氣之子完全與氣候變遷無關,而是氣候變遷比較像是一個餌,用來釣出潛藏在電影更深處的大魚。 那麼,先從畫面來談談吧。 新海誠的畫風之美,相信已是不言而喻。從之前的秒速五公分、言葉之庭、你的名字,乃至於最新的天氣之子,「東京」這座城市,想必對新海誠有著匪淺的魅力。不過,相較於你的名字中光鮮亮麗的東京景緻,天氣之子的東京似乎陰沉黯淡許多。 這當然也和劇情設定有關,畢竟一個陰雨綿綿的城市很難渲染出明朗的氛圍。然而,當我們跟著兩位孩子的視野瀏覽這座城市,便能發現陰暗的,恐怕不只是東京的天氣而已。 帆高來到東京,在進入須賀的雜誌社工作之前,也是過著靠泡麵與麥當勞的玉米濃湯果腹、處處求職碰壁的生活。當他隻身一人窩在騎樓下,路過的大人們施與的只有嗤之以鼻的冷漠。 至於陽菜,則是與弟弟相依為命。為了求取工作機會,不得不謊報年齡,甚至一度被拉攏去投身特種行業。當她與帆高分享她的特殊能力,他們的第一個念頭是「有了,我們用這個來賺錢吧!」 如果你的名字刻畫的是東京繁華的榮景,那天氣之子則將焦點放在更多不為人知的角落。治安的死角、大人的漠視,以及為了生活不得不向現實俯首稱臣的孩子。 當然,帆高與陽菜,如同瀧與三葉

趕快給我去看《天氣之子》喔

圖片
筆者在中秋節去觀賞了新海誠導演睽違三年的最新作《天氣之子》。趁著記憶猶新,來寫個簡短的推薦文。 我個人對新海誠的狂熱從2016年開始,在《你的名字》那時達到巔峰,之後就——雖然這麼說有點對不起新海誠——悄悄下滑了。所以相較於三年前對你的名字那股迫不及待的熱切期盼,其實我對天氣之子並沒有期盼到同樣的程度。 然而,天氣之子卻再一次將我拉回了新海誠那比唯美還要唯美的動畫世界中,而且這一次,恐怕我是牢牢被套住,再也逃不出去了。 很多人在看天氣之子時,一定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拿它和你的名字比較。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對錯,只是以往我總是認為每一部電影都應該當成獨立的作品來欣賞,才能夠全然專注在電影本身的意趣。但是,只有這部作品,我會這樣跟你說:請你放心地、大膽地去做比較吧! 那我就廢話不多說,直接講我的結論。 我認為天氣之子在劇情上並沒有你的名字來得高潮迭起,但論「深度」卻比你的名字還要更深、更具內涵。而且,相較於你的名字的大眾化與商業化,天氣之子在新海誠不斷突破自我之餘,反而有點回歸他早期作品的味道。 天氣之子承襲了新海誠素來最擅長的描景,創造出一個個細膩真實的城市景緻。再加上新海誠本來就特別鍾愛「天空」這東西,而既然這次的主題是天氣,當然就有更多在天空方面的描繪。應該也可以說在他的拿手項目有了更多揮灑的空間吧。 除了畫面上的震撼,本作另一個帶給我雞皮疙瘩的,就是它的音樂。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一樣,由樂團Radwimps負責音樂與歌曲製作。有了第一回的合作經驗,這次新海誠與Radwimps的默契想當然爾又更上了一層樓。 最後,我認為天氣之子和三年前的你的名字頗為相似之處,就是剛看完會有一股無力迷茫感,但那樣的感覺會隨著時間沉澱而發酵。當你再回過神來,自己已經坐在電影院裡等著二刷了。而且目前看來,天氣之子的後勁,似乎會比你的名字更強啊。 天氣之子描述一個逃家來到東京的少年帆高,遇見了號稱「晴女」,可以操控天氣的少女陽菜。當東京面臨氣候劇變而下著貌似無止盡的雨,被淅瀝的雨聲所掩蓋的,是人們對放晴的呼喚?還是少年與少女無人傾聽的求救? 目前還沉浸在電影的餘韻中......可能還會去二刷,所以心得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總之,推薦這部天氣之子給大家,不論你是不是新海誠的鐵粉,看完都一定會有跟過去「很不一樣」的感受! 【本篇圖源:影片截

獻給大人的悲傷童話~羊男的迷宮

圖片
「妳必須在沙漏漏完之前回來,而且在那裡,妳千萬、絕對不可以吃任何東西。妳務必小心注意,在那裡棲息的......不是人類。」 2006年由墨西哥導演Guillermo del Toro執導的電影《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 / Pan's Labyrinth)證明了電影是可以超越語言、超越時代,甚至超越真實的一種藝術。 十餘年後的我,初次欣賞這部作品並沒有特別深刻的感受。前幾日再次觀賞,卻流下源源不絕的眼淚,我才發現自己這些年來竟錯失了一部如此經典的神作。 是的,我用「神作」去形容這部電影,一個過去的我絕不會拿來形容這部電影的詞彙。不過,要不是時光毫不留情地將我推向「長大」這條不歸路,或許我一輩子也不會體會到,Guillermo del Toro以這部電影精緻包裝的那份感觸吧。 在我們開始之前,我先來說個關於這位綽號叫「龍貓」的導演的小故事。 據說Guillermo del Toro某次在拍戲時,有一位演員是日本的小女孩,因為年紀太小又不會說外語,不由得感到害怕恐懼。Guillermo得知後,就讓小女孩叫他「Totoro」(即龍貓),因為他的姓氏del Toro唸起來就像Totoro。 覺得這個小故事很可愛嗎?那就好,因為深吸一口氣,準備搭上這班穿梭在現實與虛幻之間的列車,一起遊覽這座——羊男的迷宮吧。 我認為羊男的迷宮是一齣童話,一齣獻給大人的童話。它幾乎具備了童話的所有特質:不帶感情的旁白式敘事、以純真善良的孩子為主角、井然有序的冒險型故事線,以及連大人都感到目眩神迷的奇幻生物。 雖曰「童話」,我卻深深覺得羊男的迷宮不是一部適合給孩子看的作品。不論表層觀或是深層觀皆然。 故事發生在1944年的西班牙。內戰已結束,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上台,卻依然有反抗軍躲在各地隨時準備叛變。小女孩歐菲莉亞跟著懷孕的母親來到其繼父維達上尉的基地。父親過世、母親羸弱的歐菲莉亞,身處在烽火肆虐的時空,只好埋首於童話故事,從中尋覓自己的天地。 某個寧靜的夜裡,一隻神秘的昆蟲來到歐菲莉亞的床前,蛻變為一隻妖精,並指引她來到「羊男的迷宮」。一位自稱是牧神的羊男告訴歐菲莉亞,她其實是地底王國的公主,迷失在人間已久。只要她在滿月前完成三項任務,就可以重返地底王國。 於是,當維達上尉與反抗軍展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