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9的文章

承載著天空的孩子~天氣之子

圖片
「人心,是透過天空串連起來的。」 三年前以《你的名字》襲捲全球的動畫導演新海誠,挾著新時代動畫巨匠的重擔再次挑戰大銀幕。這次帶來的是這部和你的名字有點像又不太像,如天氣般陰晴不定的——《天氣之子》。 →快速複習一下《你的名字》!← 這次看完天氣之子,一如三年前的你的名字,是在錯愕與困惑中離場。可是,仔細去思考與分析這部作品,才發現作品的深度與奧妙原來比想像中深很多。只不過,相較於你的名字是劇情上的深奧,天氣之子則是在隱喻與涵義上埋了許多新海誠的悄聲低語。 聲音雖小,力道卻絲毫不損。當你的名字讓我們以為新海誠終於開始迎合大眾的胃口,天氣之子告訴我們,他骨子裡還是一位任性得不得了的藝術家。 天氣之子描述逃家來到東京的少年帆高,遇見了能夠操控天氣的少女陽菜。當東京下起了不尋常的連日大雨,他們利用陽菜的特殊能力幫助渴求放晴的人們實現願望。可是他們並沒有想到,即使是頃刻的陽光乍現,也是有需要付出的代價...... 本來以為天氣之子是一部探討氣候議題的電影,實際觀賞後才覺得自己的思考實在太淺薄。這句話並不是說天氣之子完全與氣候變遷無關,而是氣候變遷比較像是一個餌,用來釣出潛藏在電影更深處的大魚。 那麼,先從畫面來談談吧。 新海誠的畫風之美,相信已是不言而喻。從之前的秒速五公分、言葉之庭、你的名字,乃至於最新的天氣之子,「東京」這座城市,想必對新海誠有著匪淺的魅力。不過,相較於你的名字中光鮮亮麗的東京景緻,天氣之子的東京似乎陰沉黯淡許多。 這當然也和劇情設定有關,畢竟一個陰雨綿綿的城市很難渲染出明朗的氛圍。然而,當我們跟著兩位孩子的視野瀏覽這座城市,便能發現陰暗的,恐怕不只是東京的天氣而已。 帆高來到東京,在進入須賀的雜誌社工作之前,也是過著靠泡麵與麥當勞的玉米濃湯果腹、處處求職碰壁的生活。當他隻身一人窩在騎樓下,路過的大人們施與的只有嗤之以鼻的冷漠。 至於陽菜,則是與弟弟相依為命。為了求取工作機會,不得不謊報年齡,甚至一度被拉攏去投身特種行業。當她與帆高分享她的特殊能力,他們的第一個念頭是「有了,我們用這個來賺錢吧!」 如果你的名字刻畫的是東京繁華的榮景,那天氣之子則將焦點放在更多不為人知的角落。治安的死角、大人的漠視,以及為了生活不得不向現實俯首稱臣的孩子。 當然,帆高與陽菜,如同瀧與三葉

趕快給我去看《天氣之子》喔

圖片
筆者在中秋節去觀賞了新海誠導演睽違三年的最新作《天氣之子》。趁著記憶猶新,來寫個簡短的推薦文。 我個人對新海誠的狂熱從2016年開始,在《你的名字》那時達到巔峰,之後就——雖然這麼說有點對不起新海誠——悄悄下滑了。所以相較於三年前對你的名字那股迫不及待的熱切期盼,其實我對天氣之子並沒有期盼到同樣的程度。 然而,天氣之子卻再一次將我拉回了新海誠那比唯美還要唯美的動畫世界中,而且這一次,恐怕我是牢牢被套住,再也逃不出去了。 很多人在看天氣之子時,一定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拿它和你的名字比較。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對錯,只是以往我總是認為每一部電影都應該當成獨立的作品來欣賞,才能夠全然專注在電影本身的意趣。但是,只有這部作品,我會這樣跟你說:請你放心地、大膽地去做比較吧! 那我就廢話不多說,直接講我的結論。 我認為天氣之子在劇情上並沒有你的名字來得高潮迭起,但論「深度」卻比你的名字還要更深、更具內涵。而且,相較於你的名字的大眾化與商業化,天氣之子在新海誠不斷突破自我之餘,反而有點回歸他早期作品的味道。 天氣之子承襲了新海誠素來最擅長的描景,創造出一個個細膩真實的城市景緻。再加上新海誠本來就特別鍾愛「天空」這東西,而既然這次的主題是天氣,當然就有更多在天空方面的描繪。應該也可以說在他的拿手項目有了更多揮灑的空間吧。 除了畫面上的震撼,本作另一個帶給我雞皮疙瘩的,就是它的音樂。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一樣,由樂團Radwimps負責音樂與歌曲製作。有了第一回的合作經驗,這次新海誠與Radwimps的默契想當然爾又更上了一層樓。 最後,我認為天氣之子和三年前的你的名字頗為相似之處,就是剛看完會有一股無力迷茫感,但那樣的感覺會隨著時間沉澱而發酵。當你再回過神來,自己已經坐在電影院裡等著二刷了。而且目前看來,天氣之子的後勁,似乎會比你的名字更強啊。 天氣之子描述一個逃家來到東京的少年帆高,遇見了號稱「晴女」,可以操控天氣的少女陽菜。當東京面臨氣候劇變而下著貌似無止盡的雨,被淅瀝的雨聲所掩蓋的,是人們對放晴的呼喚?還是少年與少女無人傾聽的求救? 目前還沉浸在電影的餘韻中......可能還會去二刷,所以心得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總之,推薦這部天氣之子給大家,不論你是不是新海誠的鐵粉,看完都一定會有跟過去「很不一樣」的感受! 【本篇圖源:影片截